欧美老妇与禽交-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-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-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-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

鹽業史話

您當前位置:首頁  > 鹽業史話  > 鹽史趣談

鹽神是誰 你知道么
發布時間:2014-12-16發布者:大連鹽化欄目:鹽史趣談

發布時間:2014-12-16|發布者: 大連鹽化集團|欄目:鹽史趣談

鹽神是誰 你知道么

 

       鹽是生活必需品,但是中國的鹽神很不出名,甚至遠不如門神、灶神、廁神知名。但其實,鹽神在中國各地也是一位廣受尊崇的神靈。由于中國地域風俗和文化歷史的差異性,各地供奉的鹽神形象可謂千姿百態:中國唯一現存的鹽神廟——四川省資中縣羅泉鎮鹽神廟以管仲為鹽神供奉;四川省鹽源縣的納西族,供奉的神祇中有一位鹽神,則是一位少女形象;重慶市巫溪縣也有“白鹿飲泉”的傳說;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敬“鹽姥”。

鹽神管仲 

      資中羅泉的鹽商們奉管仲為神,具有悠久的鹽業歷史淵源。春秋時期,穎上(穎水之濱)人管仲(公元前645年),名夷吾,字仲,又叫管敬仲,由具有生死之交的鮑叔牙推薦,被齊桓公任命為卿,尊稱“仲父”。管仲在齊國大膽改革,任用賢才,發展經濟,特別是利用官府力量發展鹽鐵業,使齊國逐步繁榮壯大,為日后齊國在戰國時位居七雄(即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國)之首奠定了基礎。

       鹽業是管仲在齊國力主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,他制定了《正鹽莢》,成為了中國鹽政的首部大法。“三代之時,鹽雖入貢,與民共之,未嘗有禁法。自管仲相桓公。始興鹽笑,以奪民利,自此后鹽禁分開”(見《續文通考》)。管仲《正鹽莢》創設了計口授鹽法、專賣制和禁私法。在此后兩千余年中,各朝各代統治者對鹽業的管理基本上直接或間接取法于《正鹽莢》,利用管仲之術,政府專控食鹽產銷,即實行鹽業專買專賣制度。

開井娘娘 

       在我國四川省鹽源縣的納西族,供奉的神祇中有一位鹽神,是一位少女形象。相傳在古代,是她在牧羊時發現了鹽水,后來在此開鑿了鹽井。《鹽源縣志》記載:“鹽井開于西漢……歷五代而終宋,夷疆久己荒蕪。……無有知其處者。乃有牧羊夷女,蓑笠而習飲池之故,既知齊水,乃事牢盆,至今祀之,如玉女神焉。”這位重新發現鹽泉的少數民族婦女,清代又稱為“開山姥姥”、“天井娘娘”,她在牧羊時,發現白鹿群在一池水邊飲水,而她所放的羊也喜歡飲用此池之水,就嘗了一下池水,發現是咸的,回去告訴別人,于是在此掘井,提水煎煮,得到了許多鹽,這口井就是現在的白鹽井。現在白鹽井旁建有一座“開井娘娘”廟,廟中塑一個納西族婦女裝束的開井娘娘,旁邊還塑著一頭牛,表示鹽泉是由于放牧而被發現的。

鹽姥

       很久以前,有位山區農婦,在山中打柴時無意間發現一塊石頭,色白如玉,晶瑩剔透,棱角分明,于是她當成寶物搬回家中,放在灶臺之上。自此以后,這位農婦做出的飯菜分外馨香有味。起初,農婦自己也感到蹊蹺,找不到原因。后來經過觀察,發現這塊石頭在灶臺上,每當鍋中水汽蒸騰,石塊表面光滑潤澤,有少量津液溶解進鍋中。于是,這位農婦把這個消息告訴給鄉鄰,百姓紛紛仿效,果然如此。這位農婦死后,當地人們十分懷念,稱她為“鹽姥”,給她修了一座廟,起名鹽姥廟。

       上述傳說中鹽姥發現的石頭,應該說是一種裸露在地表之上的礦鹽。據史載,長蘆鹽區供奉的鹽神也是鹽姥。寶坻縣蘆臺場即建有鹽姥廟。《瑞鹽歌》還記有天津鹽民供奉鹽姥之作:“津門好,禮典紀輝煌,萬灶牢盆傳圣姥,百年俎豆報賢王,風日祭河旁”。從“萬灶牢盆”看,天津長蘆鹽區所奉“鹽姥”,是一位海鹽先輩。與 以上傳說中的鹽姥顯然不是同一人物形象。通常“姥”指老婦人。筆者推論,天津所敬鹽姥,只是發現食鹽的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代表人物。

趙玄壇

       漢代張道陵張天師入鶴鳴山精修時,收之為徒,并使其騎黑虎,守護丹室。張天師煉丹功成,分丹使鹽神食之,遂能變化無窮,形似天師。張天師命其守玄壇,所謂玄壇,即道教之齋壇。鹽神因而被天帝封為“正 一玄壇趙元帥”,故又稱其為趙玄壇。因其身跨黑虎,故又稱"黑虎玄壇"。鹽神的傳說,由來已久。他在《封神演義 》中成為財神,是源于元明朝之間的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。《大全》所描繪 社 神形象為:頭戴鐵冠手執鐵鞭,面黑而多須,跨虎。 這正是后世所供武財神趙公元帥的典型圖像。書中又稱其授正一元帥,手下有八元猛將,六毒大神,還有五方雷神、五方猖兵、二十八將等。又稱他能"驅雷役電,喚雨呼風,除瘟剪瘧,保病鑲災",功莫大焉。據此,道教又將其與靈官馬元帥、關羽、溫瓊合為四大天將。 關于賜財功能,《搜神大全》說他:"買賣求財,公能使之宜利和合。但有公平之事,可以對神禱,無不如意。”自此,鹽神司財,使 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,備受歡迎。至近代,又有人附會鹽神為回人,不食豬肉,“每祀以燒酒牛肉,俗謂齋玄壇 《鑄鼎余聞》卷四。”本屬虛構,他的回回族籍,更屬無稽之談。 

鹽神廟

       位于四川省資中縣境內的鹽神廟是中國境內唯一用來紀念、朝拜鹽神的廟宇,坐落在資中羅泉古鎮子來橋東頭的河東街,被譽為世界奇廟。早在秦朝年間,羅泉鎮山澗嶺底就井架林立,鹽灶羅列,其產鹽歷史較鹽都自貢尚早五百多年,鹽業開發歷漢、三國、南北朝,經唐、宋、元、明代,在歲月更替中不斷發展。至清朝時,羅泉鎮的鹽業開發發展到頂峰,清光緒年間,羅泉鎮已有鹽井一千五百一十五口,所產鹽于公元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,品質號稱天下第一。

       鹽神廟占地2700多平方米的廟宇采用中國傳統形式,廟為四合院布局,廟門兩側各有幾間店鋪。廟門樓上,是一座面積130多平方米的大戲樓。中央有一大露天院壩,是昔日觀看壩壩戲和集會的地方。高聳的正殿由四根粗大木柱支撐。管仲曾為鹽鐵發展作出巨大貢獻,自然就成了廟中正神。

 

鹽神節

       舊歷正月十六日是鹽神節。在渤海灣沿海地區,鹽民和從事鹽業生產的人們都要慶賀和祭拜神靈,祭拜的主要對象是鹽神爺:春秋時期的齊國賢相管仲。管仲相齊桓公“坐收漁鹽之利”,這就是管仲成為鹽神的根據。

       解放前,在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,經濟衰落,鹽業凋敞,鹽民人數日趨減少,過鹽神節的風俗也幾近消失,但崇拜神的意識卻在鹽民中世代流傳下來。解放后,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,鹽業發達,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。鹽民富裕程度迅猛提高,過鹽神節的風俗又興盛起來。
鹽神節的活動內容大體有:祭拜鹽神;放鞭炮慶賀;在鹽垛上插小旗測風向,預測原鹽收成年景。風和日麗,西南風吹拂,預兆原鹽豐收,如果陰天、刮東北風,鹽民們就會以為是欠年;舊時還有測量月影預測年景的形式,現在已經消失;鄉鄰相聚飲酒。與其他地方過節不同的表現形式是飲酒不在家中,而是男人人走出家庭與鄉鄰相聚飲酒慶賀,表現出鹽民的豪放之氣,也是古代“鄉飲”風俗的遺風表現。家家戶戶包餃子改善膳食。鹽神節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活動內容豐富,形式獨特,在鹽民中有著比較廣泛的影響。光大和保護這一民間風俗節日可以起到活躍鹽區文化生活,提高群眾傳統文化素質,促進沿海和鹽區社會長治久安等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