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老妇与禽交-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-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-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-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

新聞資訊

您當前位置:首頁  > 新聞資訊  > 鹽業動態

濱海新區:漢沽鹵水制鹽技藝入“非遺”
發布時間:2016-05-21發布者:大連鹽化欄目:鹽業動態

發布時間:2016-05-09|發布者: 大連鹽化集團|欄目:鹽業動態

濱海新區:漢沽鹵水制鹽技藝入“非遺”

漢沽鹽場的海鹽生產歷史長達千年。日前,濱海新區公示了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,漢沽鹽場鹵水制鹽技藝赫然在列。鹵水制鹽技藝是以海水為原料,利用灘涂,結合日光和風力曝曬、蒸發,制取飽和鹵水,進而結晶制取原鹽的傳統手工技藝。

據史料記載,漢沽鹽始于西漢(公元前110年)。后唐莊宗同光三年(公元925年)蘆臺南部鹵地被設置為蘆臺場(今漢沽鹽場)。蘆臺場始于唐,衍于遼,盛于金,刮土淋鹵,鍋煎成鹽,所產原鹽白潤透明,品質純正,是天津市境內最早設置的鹽場。明嘉靖年間,所產原鹽被譽為“蘆臺玉砂”,名列貢鹽。

自清康熙初年(1622年)蘆臺場大面積廢煎改曬,即利用太陽能和風力開灘曬鹽,開始采用納潮、制鹵、結晶、收鹽集坨的生產模式,使原鹽平收之年可產萬噸。新中國成立后,漢沽鹽場不斷發展壯大,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,新的科學技術和設計廣泛應用于生產工藝中,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實現了收鹽機械化、生產工藝科學化、灘田結構合理化,使公司在全國海鹽生產同行業中名列前茅。2006年被國家商務部首批認定為“中華老字號”企業之一,“國家食鹽重點生產許可證第一號企業”。